详细信息

广东贵屿电子废物拆解污染整治取得积极成效

2016-02-18

          

              

               回收来的废冰箱进入TCL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进行拆解

    9日,中节能集团(汕头)循环经济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用地500亩,总投资10亿元,建设运营潮阳区废旧电子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空气治理、水处理等绿色环保项目。
面积仅52平方公里的贵屿得到大型央企的青睐,背后是当地绿色转型的艰难求索。这个位于汕头市潮阳区西部的小镇,曾长年因电子垃圾污染而声名远扬。“家家拆解、户户冒烟、酸液排河、黑云蔽天”,触目惊心的景象曾令人不寒而栗。数十年的污染积弊如何有效治愈,成为现实而严峻的考题。
沉疴下猛药,顽疾施重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贵屿环境整治工作,省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三次现场调研整治工作,明确要求2015年底前彻底解决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以来,省市区各级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10亿元用于贵屿整治。去年来,多场专项打击非法拆解行动在贵屿陆续开展,承接产业转型升级重任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亦迅速崛起。
    今年1月,园外废电子企业停产并搬迁入园的“大限”已过。贵屿能否如期实现省委、省政府定下的整治目标?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赴当地进行了调查。
    变化
    废电子污染难觅,拆解户多改行“除了山上的村民,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拆解,整条镇道都是拆卸发出的叮叮咚咚的声音,楼顶的烟囱吐着臭气,如果有人拍照,立刻就有村民围过来”,当地镇干部回忆起昔日“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污染景象,仍记忆犹新。
    据悉,贵屿镇曾有3000多家废旧电子电器拆解户,从业人员超10万,年拆解量达45万吨。记者近日回访发现,道路两旁遍布电子垃圾回收站、废旧电子配件店的“盛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服装、百货、小食店,行人熙熙攘攘,一派繁华的商业小镇景象。仅有街头不时悬挂的“从严从重追究园外非法电子拆解”等标语,提醒人们这里是曾有“电子垃圾第一镇”之称的贵屿。
然而,长年的污染仍给当地留下了伤疤。在贵屿镇主干道后方的北港河马望段,是拆解户们多年来的纳污水道。以前简易拆解作坊就建在河边,非法酸洗的废液直接往河里倾倒。
    “多年来无序排放,使北港河受到严重污染,其中马望段污染最重,铜含量一度达2%,有机物浓度也很高,河里的底泥达到了危险废物的污染水平。”汕头市环保局副局长蔡怒潮说。
痛定思痛。当地一年多前启动北港河整治,迄今仅200米的示范段就投入950万元,整治工程将底泥挖起加入吸附重金属物进行处置,并把河岸堤防提高,岸边则将小作坊取缔一清,改造成绿地和休闲小公园。
    从镇容到河岸的变化,折射出这个粤东小镇的环保反思与行动。
    2015年12月31日,是贵屿电子垃圾拆解整治大限,根据潮阳区整治安排:2016年起贵屿所有电子拆解必须进入循环产业园里。“现在金属的收购价下降,利润少了,政府对非法拆解严厉打击,我们就改行了。”街头一家服装店老板告诉记者。这样转行的店主在贵屿不在少数,16万人的户籍人口中,拆解户已不足1万人。
    当地成立了环保分局、环保警察中队,组建夜间打击小组,持续开展流动巡查、定点设卡、机动检查,并组织开展“凌风”和“雷霆”等专项打击行动。
据潮阳区政府统计,贵屿已取缔2469家电子拆解户(打击取缔占比达48%)、拆除3245套排气烟囱和集气罩。当地共侦破涉环境违法刑事案件14宗。
    治理
    严管废品源头,产业进园治污“如果还想继续做的,我们引导这些拆解户以行业类型、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等,整合组团进入园区”,贵屿镇镇委书记徐献民说,目前剩下的1243家电子拆解户已组建成29家公司,另有218家中小塑料造粒户组建成20家公司,全部进驻园区生产。
徐献民所说的“园区”,是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其作为经国家六部委批准的全国首批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循环经济试点的唯一镇级单位,也是贵屿实现产业绿色升级的关键。
记者在产业园内看到,不少安置与此的拆解户已经开门营业,在厂房内工人们穿着工作服、戴着口罩和手套,在整洁宽敞的环境中有序劳作,没有任何废水和烟气外排。
    “统一进园、统一治污,还配好专门的仓库。”徐献民说,园区内建有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厂,还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项目,如果拆解户有产生烟气的烤板或涉及酸洗的工序,要园区由代为替拆解户加工,这些项目的工艺均为国内先进水平,并实现污水零排放。
    为了杜绝场外流通,园区内还专门辟出86亩地建成废弃机电产品集中交易场。所有进入贵屿的废旧电子电器都必须到这个统一的装卸点,集中装卸、集中交易、集中管理,确保货物流向清晰。入夜之后,记者还看见镇内几个路口有警车停靠,警灯闪烁并立着“电子检查执勤”牌子。这是当地警察对进出镇的电子废物运输车逐一建档查验,在六大路口设卡检查,从源头建立原材料追溯机制。
    严管和治理还离不开自上而下的督导机制。整治期间,经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厅组织制定了贵屿电子废物污染综合整治方案,按照省委领导的批示要求,省环保厅安排专人每月一次,赴现场指导、督促、推进整治工作。汕头潮阳区则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一名常委全脱产专抓,区党政班子其他成员分工负责各专项工作;并抽调126名干部组成26支工作小组深入贵屿镇各村(居),全线推动环境整治和项目建设。
    展望
   
发展循环经济弥补环保欠账。除了整合规范电子拆解业的无序状况,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更重要目的,无异于发展循环经济。省环保厅党组书记陈光荣告诉记者,“电子拆解技术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延伸空间还很大,贵屿需要进一步提高回收利用附加值,真正把园区建成国内知名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对此,贵屿通过引进知名企业借外力,寻找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目前,省环保厅已将贵屿镇规划为我省粤东地区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点,推动建成整机拆解废旧家电项目,并通过环保部、财政部等4部委组织的专项核查,享受国家基金补贴。
    记者在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率先建成的TCL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看到:一台废旧洗衣机进入生产线的入口,输送带将其自动滚运到一个硕大的箱里进行拆解粉碎,随后通过强大的离心力将不同品种的金属颗粒分类吸附。
    “这样洗衣机的各种材料就实现了分类有效回收,完全避免了传统酸洗工艺造成的重金属废水的问题。仅该TCL的该拆解项目可年处理120万台废旧家电。”现场负责人说。
    目前,相关企业共投入园区建设资金约5亿元。其中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合作火法冶炼项目,投资约1亿元,年处理能力为2万吨线路板,这是目前园区技术含量最高的项目,填补了国内在火法冶炼技术方面的空白。贵屿循环经济的起步,离不开省直多部门支持与投入资金的撬动。
    “十二五”以来,省环保厅会同省财政厅安排环保专项资金1.84亿元用于贵屿污染整治工作,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园区废气治理等方面。此外,对贵屿产业园区3亿元额度的贷款,省财政每年给予贴息补助。省国土厅先后安排2262亩专项用地指标支持园区和污水厂、垃圾场建设。
    不过,这仅是迈开了第一步。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认为,电子垃圾其实是很好的城市矿山,如何用好这个矿山,有待下一步相关部门科学思考决策。有专家曾统计,以贵屿每年庞大的电子拆解量,每年可提炼上千吨稀有金属,提炼不少于50吨的黄金,足以让贵屿成为国家战略物质基地。
除此之外,发展循环经济还寄望于补前期的污染欠账。“目前仅园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就投了15个亿,前期电子垃圾无序拆解这么多年,农民究竟有没赚到15个亿?”贵屿当地干部说。这还没算仍需继续加大投入的土壤、河流治理费用。
    “我们的目标是做强做精做而不是做大这个产业。”陈新造指出,要按照省里要求,把贵屿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全省电子废弃物处理紧密结合,重点优先处理本省电子废弃物。重点引进和培植大的企业,创新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观察
    需转变群众观念防污染反弹。短短一年多时间,贵屿污染防治攻坚战初战告捷。省环保厅党组书记陈光荣分析,其核心是省委、省政府对解决这一沉疴顽疾的坚定决心;本质是这是一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德政工程,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
    目前,贵屿环境质量正从谷底回升。省环保厅最新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贵屿空气环境中苯并芘、铜、苯浓度分别比2014年下降61.28%,71.05%和90.0%,PM2.5、二氧化硫等六项指标全面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北港河道水质基本扭转酸性污染状况,铅、铜、镍浓度同比下降27.60%、86.10%和63.0%。土壤重金属污染得到遏制,北港河底泥中重金属镉、砷浓度同比下降25.99%和59.38%。
    不过,陈光荣同时坦言,目前,园区内已建成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园区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要让拆解户进得来、留得住,需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电子废物无序拆解向周边地区转移。此外,村容村貌尤其是水环境的改善任重道远。
    “最近专项行动发现几家‘反弹’的园外拆解作坊,我们都及时查处把苗头压下去。”徐献民说,下一步要增强群众将环保纳入生产成本的意识。“以前在家里设厂,不用交税租厂房,不用花钱治污,企业进园后,虽然不用自己建治理设施,但涉及废气工序的,每月要交七八百元的处理费用,租金平均则要每平米12元。这要大家慢慢转变观念。”
当地还注重发挥群众主动性,对举报者给予重奖,“潮汕人比较团结,现在大家都不在园区外做拆解了,如果发现邻居有冒黑烟的,就会马上制止。”贵屿还将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和服务,加强对园区企业的优惠扶持。

】   【打印】   【关闭